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重生丑女种田养家忙 > 第44章 有媒婆上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秀才和这些学生聊了几句,也就大概能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性格的。

对于这些学生,他还是很满意的。

“明天正式开课,上午一个半时辰,下午一个半时辰。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是夫子。”

众人恭敬的和夫子行了礼,这才从房间内退了出来。

看到他们出来,郑小满朝着两人走了过去。

“哥,一会儿咱们去镇上买些纸笔回来吧。”

郑清明点了点头,“好,咱们先回去和娘说一声。”

立夏立刻嚷道,“哥,我也要去镇上,我也要买纸笔。”

郑清明揉揉他的脑袋,“好,咱们今天一起去镇上。”

回到家后三人把要去镇上的事和周春凤说了,周春凤进屋去拿了两百文钱交给儿子。

郑清明拿着钱道:“娘,用不了这些钱的。”

“你都拿着吧,那纸笔你也别买太便宜的,那都用不住。这些钱你买完纸笔,回来的时候再买两包点心回来,明天拜师要用的。”

“好的娘,我知道了。”

三个人很快就到了镇上,先去卖笔墨的铺子买了两刀纸,又买了两根毛笔和两个砚台。

就这点东西,就花去了一百五十文。

之后三个人又去买了两包点心,手里的钱就只剩下十文了。

郑小满在心里感叹,这钱还真是不禁花啊。

她口袋里还有几文钱,上次她来镇上剩下的几文钱她娘没有收回去。

她拿出五文钱买了一副猪下水,剩下三文钱和卖糖葫芦的打价买下了两串糖葫芦。

之所以会买糖葫芦,是她看着立夏见到糖葫芦后那眼睛就没离开过。

最后还是心软,花了钱给他买了两串。

她记得她们后面的山里就有山楂树,只不过家里没有糖。

如果有糖的话,这糖葫芦她自己就能做出来,哪里还用花钱去买。

现在山楂应该都熟了,明天没事再去山里转转,捡回来一些等年底做糖山楂吃。

回去的路上立夏手里拿着两根糖葫芦,脸上的笑就没落下去过,两只眼睛一会儿看看手里的糖葫芦,就好像不看着糖葫芦就会没一般。

在他又一次差点被绊倒的时候郑小满无奈的开口道:“好好看着路,那糖葫芦又不会丢。但是你要是摔倒了,那糖葫芦滚上泥巴可就不好吃了。”

立夏一听赶忙将糖葫芦又抓紧了一些,“我知道了姐,我好好走路。”

之后的路上他就当真不再乱看,眼睛盯着地上,一路都走的小心翼翼的。

三人到家得时候刚过了晌午,立夏拿了一串糖葫芦跑去找妹妹吃。

剩下的一串家里其他四个人一人吃了一个山楂,剩下两个都留给两个小的。

郑小满不太喜欢吃酸的东西,她还是更喜欢甜一些的食物。

周春凤把买回来的两包点心分开放着,又从家里的粮食里拿出五斤白面和五斤玉米面,白面和玉米面也都分成两份放好。

最后想了想,她又拿了两条闺女做的咸鱼和泥鳅干放进去,让拜师礼看着不会显得太寒酸。

等下个月就不用拿这么多,只拿些粮食和菜就行了。

郑清明这会儿功夫又去后山捡了两篓子柴火回来,他把柴火搬到后院,以后捡柴就只能放学后再去了。

立夏和春丫吃完糖葫芦,就回屋去睡午觉。

郑大山坐在屋里剥橡子果,这个活现在几乎就被他承包了。

郑小满到后院喂了猪和鸡,刚端着盆子回道到前院,就看见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妇人正趴在她家栅栏外往院子里看。

妇人穿着桃红色的袄子,头上梳着发髻,发髻的右侧戴了一朵红色的绢花。

四十多岁的人,愣是打扮的和二十岁的小姑娘似的。

这个妇人郑小满没有见过,她开口问道:“这位婶子你找谁?”

妇人听到说话声朝她看过来,随后目光在她身上上下打量着。

那目光看着就像在挑拣货物一样,让郑小满看的十分不喜。

她又提高了些音量,“这位婶子,你到底要找谁。”

妇人回过神,脸上换上了一副笑容,“这里是郑大山的家么?”

“是,不知婶子有什么事?”

“哎哟,是就对了,你娘在家不,我有事找她。”

“那婶子你先等一下。”

郑小满不喜她,连门都没给她开就进屋去找周春凤。

“娘,外面来了个我不认识的婶子,她说要找你。”

周春凤放下手里的东西,“娘出去看看。”

她从屋里走出去,就看到门口站着的那个妇人。

这妇人郑小满没见过,但她是认识的。

这是隔壁村子的李媒婆,她之前在村子里见过几次。

不知道对方今天来是要做什么,周春凤笑着迎过去,“这是李婶子吧。”

“哎哎,是我。”李媒婆脸上也带着笑,一点都看不出对刚才郑小满没让她进院子的不满。

周春凤打开院门请她进来坐,两个人在院子里坐下,周春凤对屋里喊道:“小满,去端两碗水过来。”

“好嘞娘。”郑小满在屋里应了一声,去厨房倒了两碗温水出来。

“娘,婶子喝水。”她将手里的碗递给二人。

李媒婆看着郑小满夸到,“大妹子,你这闺女教的真好,是个懂事的。”

周春凤听了只是笑笑,“婶子,你今天来有啥事?”

李媒婆一看说到正题上了,喝了一口水后就把碗放到了一边。

“我来当然是好事了。”

周春凤猜想,她该不会是来给儿子说亲的吧。

想到这她语气也热络了几分,“婶子,这话是咋说的?”

李媒婆甩了甩手里的帕子,“哎呀,我今天是受了别人的委托,来给你家小满说亲嘞。”

周春凤愣了下,啥?不是说的她家清明,而是小满?

“婶子你莫开玩笑,我家小满才十岁,说亲还早着呢。”

李媒婆拍了她一下,“你看你这话说的,这谁家闺女说亲,不都得早早的就相看起来。等到了年纪再相看,那好的还不都被被人给选去了。”

周春凤一听也是,于是开口问道:“那婶子您这是给说的哪家的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