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读我心后,爹爹你怎么不笑了啊 > 第225章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5章 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上官澍拿到了地址,又回了趟小破屋,正好遇到前来讨饭的衡霖,一看到他,上官澍就知道,又过去了三天。

衡霖又是一副风一吹就要倒了的模样。

上官澍邀他进去,这次不仅留他吃饭,还拜托他替他看院喂牛,条件是大米随便吃。

衡霖同意了。

上官澍算了下时间,距离正月十五还有七天,他来回要一日,到了那里能做工六日,加上他这几日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银子,正好十两。

上官澍多吃了两碗饭,急匆匆上了路。

日夜兼程。

到了码头,脚底已经磨了一层水泡。

他用手挤破了水泡,也没有药粉可以上,忍着痛在码头报了名,抗米包,百斤一袋的米包,他一眼看过去,工人们摞了七八袋,腰都直不起来了。

掌柜见他细皮嫩肉的,本对他能不能做存疑,然而见他体格还算结实,就让他先试试。

上官澍心里踏实了些。

结果米包一背上,他就感觉到腰背一阵剧痛,像是要折了一般,旁边的工人看他龇牙咧嘴的,有些害怕,“你没事吧?做不了就算了。”

上官澍咬紧牙关,朝他摇了摇头,“没事,我能做!”

凭着一口气力和要见妻儿的信念,上官澍坚持下来了。

做得多了,也慢慢熟了,汗流浃背的同时,也感觉不到疼了。

只是真是累啊……

他不是没受过苦,没受过累,只不过那是不一样的。

幼年三岁他便成了太子伴读,自那以后,天未亮就读书练字,严寒酷暑,从未间断,十六岁他便连中三元,一举夺魁。

状元,是他辉煌人生履历里最不值得拿出来的一项。

十三年寒窗苦读,自是累的。

后来,怀安被嫁去匈奴,他丢下笔杆子,拿起尖枪,从军打仗,从军营里的参谋变成能上阵的将军,虽有些功夫底子,但想出类拔萃,自是付出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尝了非一般的苦。

这种苦和累,是一种成长。

而此时的苦累,只是时间的消磨,除了银子,带给不了他心里任何成就感。

午膳,是黄面馒头和白菜。

味同嚼蜡,入喉坚硬,可一群汉子却吃得热火朝天,上官澍亦是如此。

饿呀,累呀……

饿极了,累极了,想不了其他,只剩下了本能。

六日很快就过去了。

这六天来,他白日做工,晚上为了省一些钱,就睡在仓库里,用盖货的被子勉强挡一挡寒风。

然而第六天,他还是病了。

头昏眼花,浑身无力,喉间像是有刀子再划,喝水都疼。

凭着要见赵缨的信念,他咬着牙做完了最后一天工,结钱的时候,掌柜借故扣了他五十文,说他每天白住他的仓库不要钱吗?

上官澍病着,脑子浑浊着,不欲与他争辩。

拿着五两五十文,踏上了回去的路程。

又是一番星夜兼程,离得越近,上官澍越清醒。

他要见到赵缨了。

缨儿……

缨儿……

回到窝瓜镇的时候,已经天亮了,他走时还寂静的街道,现在繁华似锦,皇上的銮驾来过了。

现在应该就在温泉。

思及此,上官澍愈发激动,掏银子的手都有些颤了。

九两五十文,他买了自己心心念念要送粤儿的小羊羔,给婉儿的小花灯,给柏麟的,给诚敬的,给祁佑的……还有给赵缨的,一只银簪子。

不精美,不贵重,与他往日送她的简直天壤之别,但那些与这支银簪背后的意义是不能比的。

过去,他欠了她的真心,今后,他会一点一点补给她……

上官澍从首饰铺子出来后,没注意到有人在街角正盯着他。

那人回去复命。

魏复冷嗤一笑,“我说他躲哪去了,敢情……呵呵……”

“上官澍果然心机深沉!”

魏复泡在温热的泉池里,啖了口清茶,“不过,他注定要枉费心机了。”

……

入夜,热闹的街头。

一群人微服出巡,建熙帝,吴永贵,赵缨,魏复,上官渚和几个朝臣,上官一二三四五……

建熙帝看着眼前的朗朗盛世不禁感叹,“没想到百里外的京城也这般繁华,虽房子有些破败,但民风至纯,蒸蒸日上,别有一番情致,魏卿啊,你提议的很好,回头重赏!”

魏复谦然回话,淡淡一笑。

一群人逛灯会,猜灯谜,好不热闹。

上官清粤两眼瞪得比星星还亮,一路上不停地指着东西问赵缨,“娘亲,这是什么?”

上官柏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给兄弟姊妹一人赢了一盏灯。

几人浩浩荡荡逛了半天,直到累了,找了一处花好灯圆的茶馆坐下,周围满满的花灯与路人,影影绰绰。

建熙帝和几个朝臣坐了一桌,赵缨,魏复,和上官一二三四五坐了一桌。

上官清粤突然跑向魏复,“舅舅,你说要送粤儿元宵节礼物,礼物呢?”

小丫头一本正经地伸出小胖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