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穿成恶寡妇,别怕!为娘是好人 > 第93章 向上的心永不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安心家有六亩水田,还要交税,好在这个朝代税收不重,只需要交十四分之一,最后出来的米只有将近六百斤。

宋安心不禁感叹还真是粒粒艰辛苦啊。

最后就是一些收尾工作了,林丰年和林丰收将晒干的稻杆给捆扎好,堆放起来,冬天既能垫在床底下和被子里取暖,还能引火。

宋安心就和张梅还有其他几人将晒干收上来的稻子慢慢碾磨,稻谷就会变成白花花的大米了。

靠自己双手一点一点辛苦劳作出来的米就是香,宋安心早晨吃饭时都喝了两大碗白米粥。

因着家里收上了新米,宋安心也奢侈了一把,不然早上哪敢拿白米煮粥喝。

这还是宋安心来这里第一次喝上大白米粥呢,也是几个小子出生以来第一次喝上。就连那碗底黏糊糊的米汤汁他们也一口一口舔干净了。

宋安邦看的眼睛都瞪直了,纠结许久尽力将那碗底的汤汁喝干净了。

饭桌上宋安邦优雅的吃着,宋安心不得不感慨这天生冷白皮就是牛,宋安邦和林丰禾经过这几天的暴晒虽也是脱了一层皮,但皮肤依旧光滑白皙,两人坐那不仅长相,连行为举止也越来越像。

那自己岂不是白做物理防晒了,每天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白热了,宋安心内心哭唧唧。

林丰禾敏锐察觉到自己娘的情绪道:“娘,你怎么了?”

宋安心顿时尴尬:“哦,娘没事。对了,安邦,秋收完了你什么时候回去?”

宋安邦抬眸道:“阿姐,我暂且先不回。我想留在这里跟您多学习。”

宋安心都差点忘了,她那些个算术就教了他一天,秋收就开始了,因此还并没有来得及怎么教他呢。

她想了想宋安心道:“你可否将纸笔借于我。”

她想先弄本数学书出来,这样讲了一些后,让他自个再慢慢琢磨,也不至于两人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上。

宋安邦点点头,这没什么。

待吃完饭后,宋安心没想到自己家来了一大片人,还是里正带的头。

林里正站在院子口道:“丰年娘在家吗?”

宋安心闻声走出来看到院口十几个村民,惊讶道:

“大家怎么都来了?里正叔可是有什么事?”

跟来的村民们一脸不好意思的样子。

有几个妇人之前去了里正家,跟林里正说林二婶子会教书他们也想将自己孩子送去林二婶子那里一起学习,请里正帮忙说和一下。

林里正其实也正有这个意思,但之前还未秋收家里没什么余粮,他不好意思开这个口,于是决定秋收后有粮食了再去,起码也能给点束修费,几个妇人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这不去县里将粮食换了,他们马上就去找里正了,一些妇人婆子听了也跟着一起来了。

林里正踌躇半天,开口道:“丰年娘,我,我们想把孩子送到你这里来跟丰年丰禾他们一起读书识字成吗?”

一妇人赶紧道:“林二嫂子,我们给束修费,这是二斤栗米,我们家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了,你看成吗?”

“是啊,是啊,我也带了三斤荞麦面来.......”

“.......”

一时间村民纷纷拿出自己手里的粮食希望宋安心能答应。

宋安心自己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她知道村里人收上粮食后大多数都会拿到县里去换取栗米黑面一些粗粮以及银钱,一家人一年的吃穿住行,看病抓药等事项全靠这点粮食了,这样一家人才能支撑到下一个秋收。

昨个林大嫂也来找她一起去镇上换米,但她没去,她觉得粮食握在自己手里才最安心。

可现在她们却用这些嘴里省出来的粮食拿给她,请她教自己孩子们读书识字,宋安心内心深深震撼。

无论什么时候,何种境地,人们向上的心是永不息的,因此我们后世才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繁荣吧。

林里正看宋安心没讲话,于是道:“我这里是三斤陈米,我们林家村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大多数村民都大字不识一个。

可我想着我们的娃不能像我们这样不是,村里穷办不起学堂,县里远我们也供不起娃。

丰年娘,你是个有学识的,又给丰年丰收几个教的那么好,我老头子也不要这个脸,来拜托你了。”

宋安心连道:“里正叔你这是说的啥话。”

她脸色有些难为道:“这、也不是我不答应,而是我们家现在是我弟弟安邦教几个小的了,我得问问他能不能答应教这些娃。”

宋安邦倒是没什么意见,教几个都是教,他没想到这偏僻山村里的人居然也如此看重读书。

林里正和村民们一听宋童生肯教他们孩子,心里乐坏了,这没想到还得了个童生老师呢。

宋安心道:“里正叔,各位婶子嫂子我们说好,安邦是要考功名的学子,我也保不齐他什么时候会走。

而且我这个弟弟还只是个童生,可不比县上那些开学堂的秀才老爷,你们要是想娃读书后考取点功名什么的,我建议你们还是将孩子送县城里去,可别耽误了孩子。”

宋安心得事先把话说好,不然有些村民以为孩子读了一点书,就异想天开想孩子考官身什么的。

这古代的科考可比现代高考竞争还激烈,不然怎会有白发童生,范进中举的事情发生呢。

其实她觉得非不必要,没有条件和天赋的孩子走上科举这条道路未必是好事,但书还是要读的。

赵大婶子爽快道:“没事,我们相信宋童生,孩子能读到哪那都是他的命。

我们就想着孩子能读读书识几个字就成,这样人也能聪明一点不是,宋童生能教多久就教多久。下个月还在我们就再送束修来。”

宋安邦点点头道:“这位婶子说的不错,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知礼。无论你是何种身份,做着何种谋生,读书都对人有益。”

赵大婶子被宋安邦夸的顿时就晕乎乎的,啥子!宋童生居然说我说的对,那明..…啥什么的,虽她听不懂,但她晓得那肯定是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