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可太好了。”

沈檀跑回屋,搬出桌子,又拿了一个陶盆,和那条草鱼。

她把桌子放在老太太一米外的地方,按着她的指令,把鱼肉鱼皮分开,剔除鱼骨,把肉剁成泥。

最后加入用灵泉水泡的葱姜水和红薯粉,搅和上劲。

“檀妮儿啊,你去把大锅烧开,这丸子我亲自来汆。”

最后一道工序,老太太不放心,拄着拐棍,想站起来。

“奶,一回生两回熟嘛,你要不敢放手,我一辈子也学不会啊。”

沈檀赶紧把老太太扶了回去。

做鱼丸这么简单的事,她自然会的。

只是不能表现太过罢了。

“倒是个通透的孩子,你去汆吧,做的不好也没事,散的碎的,留给秦砺吃,他不挑嘴。”

秦秋娘笑眯眯的坐着,任由沈檀折腾。

片刻,她肚子疼了起来,“檀妮儿,快来,我肚子不舒服。”

“奶奶你别急,我扶你。”

沈檀怀疑是给老太太喝了过量的灵泉水。

这灵泉水加在饭食里,人吃了不会拉肚子。

若直接喝一碗,几个小时后,就会腹泄。

好在只泄两三次,后面再喝就不会拉肚了。

她扶着老太太去了茅房。

老太太在里面坐了好久才出来,神奇的是,出来后,她感觉通体舒畅。

路都走稳了不少。

她心里惊讶,却也想不通原因。

沈檀把她扶回院子,打热水给她洗漱干净后,又去厨房汆鱼丸。

忙了半个多小时,做了一斤多。

她把汆好的鱼丸放进冷水漂着。

把那些厨房潲水舀进木桶,送去后院烧炕的灶口那。

那灶口连着一个单独的土炉子,上面放有一口大陶缸,是用来给猪煮食的。

她把潲水倒进缸里,从松针堆里扒拉出二斤细瘦的红薯根,又在菜地里拔了五棵大萝卜,一篮子青菜,洗干净后,放进缸里,盖上木板盖子。

接着,往灶里添了几块干木头,为了不让灶洞里的热气跑去炕槽。

她用瓦片,堵住进热气的口。

约摸半个小时,缸里的猪食便煮好了。

她舀起一桶,往里加了一葫芦瓢玉米芯子磨的粉和半勺灵泉水,搅拌均匀,挖一瓢喂鸡,剩下的全部喂猪。

看着它们吃的欢,沈檀一脸苦笑,她竟过上了家庭煮妇的生活。

她又把空缺的菜地补种上小菜苗,才回到厨房。

看着那个大鱼头和一堆鱼骨,想去买块豆腐来炖汤。

可惜,秦砺不让她出去。

算了,等他放下对她的戒心,再出门看看吧。

收拾好厨房,她来到院子,给秦秋娘捏腿,秦秋娘教她识字。

两个人有说有笑,一中午很快过去了。

秦砺回来时,用干荷叶包了两块老豆腐回来。

很显然,他也打算做鱼头豆腐汤。

看着桌子上菠菜鱼丸汤,素炒青菜,无论是色泽,还是摆盘形状都很养眼。

他笑着说起生产队里的事。

“大队长说快要下雪了,让我们赶赶工,估计晚上要回的晚,你们不用等我吃饭,自己吃了饭早点睡。”

老太太闻言,满眼无奈,“你也别熬很了,我活不了几天,你不在乎我,也得想想檀妮儿。”

“知道了。”

秦砺瞥了沈檀一眼,见她没什么变化,大口扒完饭,放下碗就走了。

沈檀送他出去,把门关紧。

对于他和秦秋娘的话,有点不解。

现在大队里是赶工没错,不过天黑了就放工,没听说哪里加班啊。

再个,她也就来这么几天,老太太让秦砺为了她保重自己,怎么听怎么违和。

想不通,她也不想了,她不过是寄居在此,等四年后,她就离开。

不过,还是得想法子存点钱和票,买书本笔墨和上大学的费用。

下午,沈檀已经能把百家姓顺口溜的读一遍,只是单字认,还是磕磕绊绊的。

“你倒是个聪明的,不过一天,就能认了这么多字。”秦秋娘满目赞赏的说。

“那还是奶奶教的好。”沈檀巧笑回应。

一点也看不出她在演戏。

“哈哈,嘴巴甜好啊,走出去不吃亏,继续读。”

“不读了,我扶奶奶站起来走走,”沈檀放下书,扶起秦秋娘,“坐久了,对身体不好。”

“我这几日比以往强多了,得亏秦砺把你带回来,是我们的福气。”

知道秦砺没打算娶她做媳妇,秦秋娘也不好说“娶”字,省的小姑娘有了想法,最后会伤心。

沈檀自然是求之不得,“奶,遇到你和大哥,也是我的福气。”

她扶着老太太走了一刻钟后,用小木棍在地上练字。

一晃半天过去。

晚饭,她蒸了二合面馒头。

把揉好的面放在炕上发酵的,效果嘎嘎好。

她刚熬好半陶釜鱼头豆腐汤,吴霞送来一盆酸白菜。

“檀妮儿,你做的啥呀,咋这么香?”

“婶子你来啦,”沈檀对她有几分依恋,“我做了鱼头汤,你留下尝尝我的手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