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超能机甲师 > 第49章 模块化装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现在时间紧张,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我宁愿紧紧抱住这根粗大腿,也不愿独自在泥泞中摸索寻找通往地狱出口的道路。”

通过升级众多技能的方式,张志豪很难忘记系统灌输给他的知识。即使他与系统分离,也依然能够依赖已升级的技能独立进行机甲设计。

无论如何,张志豪摒弃了一切杂念,专注于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他载入了全球星极公司设计的独特机甲模型,并在动手改造之前先坐下来仔细研究其复杂的设计细节,试图理解原设计师为何会选择这种颇具风险的设计思路。

“这款机甲在城市战中表现出色,街道越密集,它就越能灵活地围绕对手周旋。”

查阅全球星极公司的历史记录后,张志豪猜测得没错。当该公司还在运营时,其总部位于大联合泰伦联邦的一个主要港口系统内,因此设计一款适合城市战斗的机甲成为了当时迫切的需求。

尽管有关“八角笼”机甲开发者的历史文件记载并不详细,但张志豪推断这台机甲是泰伦人直接委托研发的一部分,作为开发新型特种机甲的广泛计划之一。

“八角笼”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并未真正流行起来,主要是因为它的设计理念太过激进,很少有驾驶员接受这样的创新。后来几代机甲中,以敏捷性为主打的机型才真正开始崭露头角,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八角笼”和其他一些型号为它们铺平了道路。

接着,张志豪查看了该机甲在历史记录以及游戏中重播的战斗片段。在历史记录中驾驶“八角笼”的驾驶员操作相对保守,只在精心布置好自身位置后才会采取有计划的风险行动。而在游戏中的玩家则更为激进,利用这款2星级机甲卓越的机动性能,在地图上有复杂环境障碍的情况下积极寻找敌人并发动攻击。

“‘八角笼’是一个猎手。”经过数小时的观察后,他总结道。

该机甲在遭受突袭时表现优于同类,但更擅长主动出击。珍视生命的驾驶员像伏击型捕食者那样行动,而那些无路可退的驾驶员则扮演追逐型捕食者的角色,根据战场情况随时切换两种模式。

作为一款开创性的城市作战机甲,“八角笼”在多个方面都独具特色。

除了惊人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外,它还拥有出色的耐久力。城市战斗极其残酷,若指挥官力求减少附带损伤,战役可能持续数周之久。这款机甲巧妙地在其背部集成了多组燃料类型能量电池,为强大的动力反应堆提供能源,再由反应堆驱动过工程设计的引擎。

这些引擎能以最小延迟向“八角笼”的四肢提供充足动力,这意味着其他机甲通常存在的动作迟钝和延时问题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在当时,这已经相当令人印象深刻,实现起来也并非易事。然而,实验性的引擎对冲击损伤敏感,一旦腰部区域承受过量力量,机甲很容易被瘫痪。

“这应该是这款机甲未能广泛采用的主要原因。如果一台用于城市战斗的机甲无法撑完整场战役,那打造它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八角笼”的另一个显着缺点在于其承载能力轻且有限。平衡和重量问题限制了它使用大多数双手武器,甚至连一面盾牌都会对其产生戏剧性的影响。这就迫使机甲只能选择诸如短刀、手枪和冲锋枪等单手武器。

激光步枪本可以作为一种可行的选择,但有一个问题——即便某些激光步枪型号成功减重,但在短时间内消耗的能量超过了“八角笼”动力反应堆的输出功率。这凸显出采用燃料注入式动力反应堆的劣势:虽然能在较长时间内提供更多能量,却无法在短时间内生成高功率输出。

“‘八角笼’的武器配置已经很薄弱了,我必须小心不要增加过多重量。”

基于掌握的信息,张志豪对“八角笼”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现在到了他构思自己心目中“八角笼”形象的时候。

他设想了一个破败的城市景象,最高的废墟上升起烟雾,倒下的机甲残骸燃烧着熊熊烈火。街头巷尾充斥着车辆和附近建筑倒塌留下的瓦砾,在一片黑暗中,“八角笼”的轮廓在两座熔化后的机甲废渣之间穿梭,它躲藏在一堆垃圾后面,等待追兵的到来。

一架轻型侦查型机甲急匆匆地从“八角笼”的藏身处掠过,急于赶路以至于忽视了周围的危险。“八角笼”突然跃出,将长矛猛刺向侦查型机甲未受保护的背部。这一猛烈攻击背后的动能穿透了薄装甲,直捣驾驶舱。

抽出染血的长矛后,“八角笼”侧身闪避了几发快速弹道步枪射击,如陀螺般旋转起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尽管遭受了不少打击,但只有几块方形装甲板脱落。虽然疲惫不堪的“八角笼”装甲看起来空洞不少,上面布满许多方形孔洞,但它凭借冲破子弹雨的速度,迅速一矛击毁了步枪。

步枪手型机甲并未因失去武器而慌乱,而是立刻用另一只手拔出了腰间的短剑。“八角笼”由于大部分前冲力都集中在那次长矛冲刺上,也随之放弃了武器,甚至没有抽出备用武器就进入了步枪手型机甲的近战范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