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234章 闪烁着寒光的钥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清朝的江宁,有一户姓苏的人家,他们的父母离世后,留下了三棵参天大树——三兄弟:苏大、苏强和苏刚。苏大和苏强,这两位如同老实的农夫,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而苏刚,这棵“毒藤”,却越来越显露出他的阴险与狡诈。

曾经,苏刚也是一棵普通的树,但自从他娶妻又遭妻弃之后,他的心灵就像被风暴洗礼,变得扭曲而阴暗。他变得猜忌心重,阴险凶狠,仿佛一只受伤的野兽,疯狂地撕咬着自己的内心。

苏大,这位老大哥,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导苏刚,希望他能看开些,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但每次苏刚听到这些话,总觉得大哥在嘲笑他的不幸,两人为此没少发生争执。苏大的妻子也劝他别再去管这个弟弟,但苏大坚持认为长兄如父,他有责任引导弟弟走上正途。然而,妻子的不理解与离去,让苏大倍感痛心。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争执与家庭变故后,苏大终于痛定思痛,决定与这个“毒藤”弟弟断绝来往。为了避免弟弟的纠缠,他甚至带着儿子搬到了另一个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老二苏强,自幼就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看到弟弟的堕落,他更是坚定地选择了皈依佛门。他诚心向佛,每天祈祷念经,希望弟弟能够回归正常生活。然而,这棵“毒藤”似乎越长越茂盛,他的邪恶与狡诈在佛光的照耀下,却显得更加刺眼。

在这户苏姓人家中,三棵树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充满悬疑与戏剧性的故事。而苏刚这棵“毒藤”,更是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惊险与未知……

在年关将至的某个夜晚,苏大与儿子刚填饱肚子,正准备进入梦乡。此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苏刚,那个因债务缠身而四处奔走的弟弟,此刻正站在门外,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无奈。

苏大开了门,见是弟弟,心中虽有不忍,但还是硬下心肠:“弟弟啊,不是哥哥狠心不帮你,只是我如今也是捉襟见肘,再说,老是给你钱,岂不是害了你?你还是回去找个正经活计,自力更生吧。”

苏刚一听,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怒骂道:“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大哥!不肯借钱也就罢了,还出言羞辱我!你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后悔!”说完,他愤愤地转身离去。苏大以为弟弟只是情急之下口不择言,并未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除夕当晚,当万家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之际,苏刚却手持斧头,再次出现在苏大的家门口。他用力敲门,苏大开门后,迎接他的却是一记重击。苏大闷哼一声,倒在了血泊之中。

苏大的儿子听到动静,慌忙点亮了灯。他一看,只见叔叔手持斧头,站在父亲的尸体旁。他一边大哭,一边质问苏刚为何要这样做。苏刚却已丧失理智,他拎起侄子,来到一处悬崖边,毫不犹豫地将其推了下去。随后,他返回苏大家中,将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一扫而空。

苏刚回到家中,身上沾满了血迹,手中还拿着许多抢来的物件。他六岁的儿子见状,虽然心中疑惑,但也不敢多问。第二天,苏大的尸体被邻居发现,消息传到了苏强耳中。苏强赶到大哥家,看到大哥的惨状,悲痛欲绝。他找到苏刚,要求他去报官。苏刚却一脸冷漠,被苏强催促了四五次才动身。然而,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另一番打算……

知县接到状纸后,立即率领着一众衙役和仵作前往现场验尸。然而,面对苏大被斧头劈死的惨状,他们却束手无策,只能先将苏强和苏刚两人暂时押入大牢,准备回府后再从长计议。

正当知县愁眉不展之际,他那两个调皮捣蛋的儿子却吵吵闹闹地找上门来告状,你一言我一语地指责对方的不是。知县听着听着,突然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只见大儿子在数落小儿子时,神态自若,言辞流利;而小儿子在提到大儿子时,却是眼泪汪汪,欲语还休。知县心中一动,不禁脱口而出:“我知道真凶是谁了!”

原来,知县回想起当初苏刚来报案时的情景。苏刚一脸冷漠,仿佛事不关己;而苏强则是哭得呼天抢地,悲痛欲绝。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让知县心生疑窦。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命令衙役们前去牢里给苏刚好酒好菜地招待,企图套出他的真实想法。

接着,知县亲自前往苏刚家,找到他的儿子询问:“你父亲除夕那天可曾与你一起吃过团圆饭?”苏刚的儿子回答道:“除夕那晚我很早就睡了,爹爹很晚才回来。”这句话让知县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想。

在牢里,几杯黄酒下肚后,衙役和苏刚开始称兄道弟起来。衙役假装透露消息说:“兄弟,放心吧,这几天就能把你放出去。我们大人已经找到真凶了。”接着,衙役又故意提起苏刚家的柜子钥匙问题:“你家藏东西的柜子钥匙在哪?你儿子说找不到钥匙。”苏刚此时已经喝得有些迷糊了,没有多想就把钥匙交给了衙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