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王爷挺住,王妃带着大炮来接你了 > 第112章 吴家的水泥房子 将成为标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吴家的水泥房子 将成为标本

“轩哥儿你们回来啦,你看看我们的这个公路够不够宽,要不要再倒宽一点…”

三哥微笑点头,对这样的公路非常满意。

“太好了,里正叔辛苦了”

吴夕掀开了帘子。看了一下外面的村公路。

已经有三米多的宽度,足够两辆大车通行了。

“很好,里正叔,辛苦你们大家了。

水泥还没有彻底干透,我们的马车先放在这里吧,我们走小路骑马去村里。

到下午的时候这边水泥彻底干透,就可以行马车了。

里正叔统计一下这两天来参与的人,按人数,每人一天三斤粮食。

两斤是县令大人按份例发的,一斤是我家发给大家的。

以后村里有活,还希望大家可以踊跃报名参与”

“丫头,我代村民们谢谢你”

里正鞠了一躬。

他们梅花村好一些,吴家有活干,他们有钱赚。

现在又开始捞鱼了。

但是其他村就不一样了,许多人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服,小孩子都光着脚丫子到处跑。

那些女人孩子更是面黄肌瘦。

有了这些粮食,他们熬过这个荒年又多了一分保障。

“谢谢和宁郡主”

一个族老带头行礼,其他人纷纷跟随。

“谢谢郡主,我们这么多人,现在镇上粮食一天天涨价,需要不少粮食吧!”

“是啊是啊,下次你们要做什么,直接说就行”

“现在吴家不要杂工了,不然我免费去帮忙”

“……”

吴夕立刻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上前将族老几人扶起。

“大家不用客气,都是乡里乡亲的,县令大人很快就会协调好,村里的水车很快到位,我们要同舟共济,度过难关。

谁想要红薯苗和高产水稻种子的,可以去里正那里登记。

后面的红薯苗一样能生长,只是成熟的时间晚一些。

今年我们家会养稻田鱼,想要鱼苗的也可以登记,苗可以先赊给大家,后续的管理就要耐心学习了……”

吴夕也不介意带带附近的村子。

只有大家都富有了,才不会有攀比,才能避免麻烦。

能带着他们解决温饱,走上小康之路也不错。

后面跟着的两人从马车上下来。

里正看见气宇轩昂的两人,眼里闪过惊讶。

这两人怎么看着有些熟悉呢,他们的眉眼与陆寒烟有五分相似,与吴夕也有几分相似。

里正有点摸不着头脑。

“丫头,他们是?”

“李大哥,我们是夕雨的舅舅”

陆寒风道。

里正有点懵逼,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这是吴家亲戚吗?

吴云阔两兄弟是双生兄弟,有许多相似地方,吴夕有几分像父亲。

她三年前到梅花村,人们只知道她是吴家女儿,并不知道那个哑巴娘亲是她的生母,还是月池公主。

所以谁也不知道吴夕是不是真正的吴云阔家的孩子。

陆氏正在门口四处张望。

“这孩子都去了两天呢,不是说今天回来吗?”

吴云阔劝慰道。

“你就不用担心了,有老三在呢。

多给她备点干粮,现在我们已经会制作压缩饼干了,给锋儿他们也多备一些……”

李婶子和李淑萍以及李建荣两人推着两车豆腐走了过来。

“大妹子,今天做了四百斤豆腐,明月楼拉走了,这里还有八十斤,你说全部要,用得完吗?

如果忙不赢,我们只做一道麻婆豆腐加馒头就好了。

这么多人呢,全部做饭做菜,哪里坐得下!”

李婶子说的也是事实,来吴家建房子的人越来越多。

众人翘首以盼,期待着梅花村第一栋水泥房子的诞生。

众多泥瓦匠纷纷慕名而来,不光有镇上的,还有县城的甚至其他县城的。

他们自荐上来帮忙,没有要求报酬,欲一睹这历史性的时刻,同时也渴望借此机会学习先进的建筑技艺。

他们心知,若要在未来建房,必将从吴家这里采购水泥。

尽管农村的泥房在冬季能够保暖,夏季又能避暑,然而其脆弱的结构却难以抵挡风雨侵袭,寿命短暂。

因此,人们对于水泥房子的出现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吴家的水泥房子将成为村里的标本。

陆氏:“分批吃饭吧,炖个豆腐鱼汤,炒两个大菜就行”

吴夕回到家第一时间就看到他们家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推车的,拉砖的,拉水泥的各司其职。

两边都是机器搅拌泥浆,配比的人都是吴家自己人。

其他人上墙上砖的,递砖打杂的,纷纷有序的就行着。

吴云阔看到吴夕几人到来,直接将人领去了后山。

“丫头,你和我过来”

看见两人熟悉的面容,吴云阔眼里都是惊讶。

他压下眼里的震惊,抱拳行礼。

“抱歉,家里有点吵,我们去山脚吧,水井那里搭了个棚子,比较安静一些,请两位移步”

两位舅舅看着吴家巨大的场地和上百个工人,眼里闪过惊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