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从1949开始当县长 > 第102章 年前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几天,王致远每天都关注人民日报,也没有发现上面发表要清查的事情,关注了几天之后,突然反应过来,没多久就要过年了,这样的事情估计要等到过年之后才会大张旗鼓的进行。

张集那边8个镇都搞起了合作社,王致远还特意去了一趟,8个镇筹集了19万5798.26元的资金入股,牲口、大型农具等生产资料入股折算了34万5841.68元。8个镇加起来有人,壮劳力却不足8000人,那边已经确定建一个玻璃厂。

玻璃厂后期发展起来了,5000人还是要的,大型社办企业,不走国家计划,生产的物品在市场上还是很吃香的,也好随时进行调整。等县里预估出投资方案后,开春就开始建工厂和培训工人。

其他几个合作社,先加工一下农产品,做做苕粉,面条之类的,火柴厂、手工纺织厂等年后也可以组织起来。特别是纺织厂,目前国内的棉布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生产多少就可以卖多少。

1月25日,腊月十八,王致远坐着车去保定地委和省委那边开会,这次主要是上交工厂的利润,通和县早有准备,上交1000万元的利润,这些最后还是会集中到中央。不过51年的利润,中央统收分级管理后,就是交到省、地委,后面再分配了。

11月末的时候,公粮就已经上交了,不用看,通和县从单产上是名列前茅,但是架不住人家有些地方人和土地比通和县多很多,量上是超过通和县的。这次工厂利润上交,肯定是名列第一的,即使有几个城市靠卖煤的收益,也是比不过通和县的。

其他县、地委那就更不用说了,好多地方土改完成不久,商业也一般般,不少还不如通和县的私营企业,商业税收都不够发工资的。

王致远这次到地委来,那是昂首挺胸,不少其他县的领导,聚在一起都是愁眉苦脸,一个个都大倒苦水。去年还有公粮可以发展地方,现在全都上交了,维持各地运转都基本只剩工商税了,也不是每个县都有工厂的。

有工厂的县,不少还是私人工厂,工商合营的也不在少数,真正属于县里自己办的并不多。这个时候公私合营的工厂基本就是掌握矿物、重工业的工厂,收益没有太高,但稳定持续。

通和县不一样,是技术优势和建国前薅了大城市的羊毛,当时各地商人害怕惶恐,大量贩卖资产,工厂设备也不在少数,只要接受人民币交易的,王致远派人都买了不少。那个时候货币也是坚挺的,看什么都是白菜价。

好在统收后,有统支,发展不好的地方还是很占便宜的,只有等‘一五’计划开始后,各地才大量兴办起了自己的工厂,才开始大力发展。

当王致远到来的时候,大家将目光都看向了他,这其中当然不是因为通和县经济好,而是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王致远是天津反腐事件的推手,一下子将那边的领导拉下来马。现在大家已经有确切的消息,人已经被抓了。

王致远热情的跟大家打着招呼,不少人回应的时候都对王致远竖起来大拇指,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有正气,心里装着百姓,一心为人民服务。要是真有问题,现在也不会在这里,省里目前也在不少地方调查。

会议开始的时候,各地的上级利润还是要通报一下的,主要是给大家提个醒,顺便鼓舞一下大家的士气。

当王致远说到上交1000万时,大家都傻了眼,李书记也直直的看向了王致远,这个数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种话肯定不会是假话,那就只能说,通和县的经济发展的确是很好,好的超乎大家的预料。

这个时代可没有统计什么数据,而且这几年也属于发展恢复期,统收统支也是50年的规定,这个时候各地不向省里要钱,那就算发展的不错了。能上交利润的,已经是发展得比较好的地方了。

通和县这次放了个大卫星,后面汇报上交利润的,声音都小了起来。除去通和县,其他地方,即使是地委,也不过300万的上交利润,一些小县城才几万。

到了统支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数据高,没办法,大家都想发展,各地的干部还要发工资,今年也是第一次,王致远看到台上省里的领导脸上一下就没了笑容。

等大家都汇报完,李书记说道:“目前省里财政也是困难,统收我们是要交到上面去的,统支这一块大家还是要慎重。这次通和县就做得很好,统支才占上交利润的3%,当然其他地方也要尽量压缩压缩,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听到这里王致远也开始低头看向了桌上的文件。

“大家也是知道的,局里正在各地监察,大家这些日子要好好配合,有问题早点坦白交代,我党的一贯宗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勿谓言之不预。”

接下来各地开始消减开支,重新上报了统支金额,的确比第一次减少了一些,几位领导商量了一下,勉强同意了大家的统支金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