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从1949开始当县长 > 第60章 粮食新记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致远回到了县政府,找到赵前发说:“老赵,我打算明天带人下去收割一下公田的麦子,你要不要去?”

“我肯定要去,最近都在忙民兵的事情,正好去看看麦子怎么样了。”

陈克声也走了过来说道:“下地劳动的事情,你们偷着来,不带我?”

王致远笑道:“明天一起去,县里留下一些人值班,明天全部下去收麦子,我跟水塘村的村长约好了,他们那边有41亩的公田,我们明天下去把它收割了,看看产量有多少。我到几个村里看了,公田的麦子长得是又高又大。”

陈克声说:“好,我这就去通知各个部门做好安排,大家明天一起去收麦子。”

“老陈,不用,明天我们县委办公室的人去就行了,就那么一点地,后面再分批下去收麦。”

很快通知就发下去了,县委留下3个人值班,其他人明天都跟着下去收麦。

第二天,大家带着工具,坐着牛、马车出发了,车上还带了王致远让何霖煦设计的5台脚踏脱粒机,这种机器对何霖煦而言还是很简单的,用的钢材也不多,大部分都是用木头,今天为了能够快速计算产量,将这些样品都带过去使用。

王致远、赵前发、陈克声坐着吉普车先一步赶到了水塘村,下车看到这一片金黄色的麦子,明显比其他麦子高出了不少,也更粗大,麦穗也更饱满,麦粒也更多。

等县里的干部到来,王致远等人已经带人开始收割了,围观的村民也有一些,还帮忙收麦子。镇里的干部紧随王致远旁边,奋力地收割着麦子。

王致远收割了一会,见到县里的干部来了,直接指挥起了大家,分散开来,呈包围状对这一片麦地进行收割。

很快,随着大家的奋战,一块一亩3分的地收割完毕了,王致远拉着赵前发、陈克声,挑着麦子往打谷场而去,水塘村的村长还叫了不少村民过来帮忙。

王致远带人开始直接用脱粒机进行脱粒,一亩地的麦子,不到二十分钟,在5台脱粒机的工作下,全部脱粒完成。

在村民的注视下,这一亩三分地,产麦子315斤,平均亩产270斤,当然这是有些水分的,晒干后产量肯定要缩水一些。

这种场面肯定少不了江雨时,王致远、赵前发、陈克声在这堆小麦后面照了相,准备明天登报发表,这个产量让在场的农民震惊不已。

不少人听到这个产量后,还亲自上手试了试重量,然后吃惊地看着公田。很多种了一辈子地的人实在想不通,这麦子收获怎么有这么高。

好几个人当初是亲自耕种的这片土地,虽然看着这片麦地长得粗壮了些,也想到产量会提高不少,但是也想不到会有这个产量,他们水塘村小麦亩产最高也就135斤,这直接翻了一倍多。

大家回过神来后,赶紧追问:“王书记,你们对这片田是用了法术吗?怎么有这么高的产量。”

“这片地当初我还参与了耕种,真的没想到,能有这个产量,难道洒的那些东西真的有用?”

……

王致远挥了挥手,让大家安静,向众人说道:“我们可没有什么法术,我们用了新的肥料,大家应该听说过县里的肥料厂,厂里生产了一种化肥,这个是能让粮食高产的,我们就是用了这个,产量大家都看到了。”

知道的人就聚在一起说起来化肥,当说到化肥0.05元一斤的时候,一个个发出来惊呼的声音,一斤小麦也不过0.06元。

几个耕种施肥的村民就开始显摆了起来,跟大家说起肥料的事情,怎么施肥等等,有些人已经开始算起来经济账,施肥划不划算之类的。

赵前发看着眼前的产量说道:“没想到真的有这么高的产量,王书记,当初我还以为你是骗我的。”

“好你个老赵,当初竟然不相信我。”

陈克声也笑道:“王书记,县里化肥产量怎么样,全县供应不供应得上。”

王致远摇摇头说:“供应不了,一年的产量供应一季都有些困难,等后面扩产再说吧。”

“能供应一季的量也是不错,不知道能不能提高水稻产量?我看水稻产量提升比小麦提升划算。”

“好你个老陈,这就开始算经济账起来了,这个不急,我们先让大家知道化肥的作用,去年生产的化肥可没人买。”

中午的时候,麦田已经收割了一大片,打谷场的麦子就没有再单独称重了。公田每个村都有一些,到时候请人收割的时候,每个村选个一亩地称称重就行。

村里安排了一顿午饭,这些都是要记在县里账上的,大家就在打谷场吃起来饭,看着一堆堆的小麦,县里的干部也是充满成就感,大多数都是农村出身,也是种过地的,知道这个产量意味着什么。

在王致远一行人吃饭的时候,这边亩产就在村子里传开了,不少上了年龄的都说这些人说胡话,净吹牛,任凭大家赌咒发誓也是不信。自己家的儿子晚辈这么说也是不信,还直接棍子往晚辈身上招呼。

最后一村人携老扶幼往打谷场来,看麦子的收成。

一群老人家亲自掂了掂麦穗的重量,又看着打谷场上脱粒的麦子,抓起几粒尝了尝,又问了王致远产量,这才终于相信了起来,看着这片麦地笑着笑着,就流出来眼泪。

王致远赶紧让人将这群老人家扶到旁边坐下来,这些人问道:“王书记,我们也能有这个产量吗?”

“瞧您这话说的,地是你们村子里的,耕种的人也是你们村子里的,麦子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只要你们使用化肥,按照我们的方法使用,这样的产量不是什么稀奇。”

听了王致远的回答,村民们都欣喜若狂,这些老人也高兴地说道:“不用饿肚子了,再也不用饿肚子 。”

随后村民们就拿起了镰刀去麦地里收割剩余的麦子,这速度不是王致远一行人可以比的,王致远饭吃完不久,大货很快就收割完。

王致远赶紧带着人脱粒,村民看着稀奇,也在旁边帮忙,后面一一上秤,当着全村人的面,称量了这41亩地的麦子。

总重量达到了斤,平均亩产达到了268斤,一村的人都不敢相信,可事实却摆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