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战国帝业 > 第115章 新式骑兵的训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战国中期,赵国的实力其实也并没有多强,甚至在三家分晋的初期,赵国一度比韩国还要虚弱,当时赵国要在魏国和齐国两个大国中间左右逢源才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历史上赵国曾一度臣服于魏国,中途还有几次被中山国暴打,赵国的真正强盛都是在胡服骑射以后。

其实在春秋末期,骑兵就已经在战场上出现,列国中都建立了少量的骑军部队,主要用于巡逻、侦察、传递消息、小股偷袭等辅助性的工作,但骑兵在数量、质量、战术使用上都很原始,完全无法左右战争的胜负。

当时中原各国普遍不重视骑兵部队,倒是游牧民族的骑兵非常强悍,时常掠夺中原国家的边境。即便遭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大多数中原国家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不愿与蛮夷为伍学习蛮夷战术,赵国当年也是这样。

赵武灵王即位后,公孙衍推动五国相王,赵国正式称王,称王后的赵雍试图率兵灭掉横亘在赵国中间的中山,使赵国能真正的成为强国。结果赵国被中山的骑兵大败,损失惨重。那一战后赵王雍真正的认清现实,他看清楚了赵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

而后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决心向游牧民族学习,在胡服骑射改革成功以后,赵国将中山消灭,至此赵国才真正成为能够和秦国并肩的强大国家。

正是在胡服骑射以后,骑兵部队才在赵国大量出现,骑兵第一次以独立军种出现,并在赵灭中山的战场上大放异彩。秦国紧随其后也跟着建立了独立的骑兵部队,秦赵两国成为中原国家中,唯二的成为两支拥有万骑的国家。

因为这两个国家都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接轨,不仅能从游牧民族那里学到先进的骑术,而且还有大量养马的地区。

胡服骑射的作用,不仅仅是让赵国拥有了一支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强军,同时也使的赵国的疆域向北方大大扩张,不仅吞并了中山国,并且将北边的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盘都纳入赵国的版图内。赵国不仅是拓宽了数千里土地,增加了百万人口,而且还夺取了许多优质的马场,另外游牧民族大多骁勇善战,加入赵国以后,也让赵国的风气变得更加尚武,这也是为什么胡服骑士短短几十年时间就能让赵国从一个国力倒数的国家变成仅次于秦国的次强。

赵国胡服骑射后,秦国紧随其后的建立了骑兵部队,秦赵两国都建立了骑兵部队后,其他国家不甘落后也跟着建立了单独的骑兵部队。只可惜齐魏楚缺少养马的条件,国内没有优质马场因此无法大规模的组建骑兵部队,燕国倒是靠近北地,但国力太弱,难以从游牧民族那里抢夺优质的养马场,燕昭王曾经让秦开大破东胡,但东胡寒冷燕国实质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因此骑军只是在秦赵两国获得了较大发展,其他国家虽然也建立了一些骑兵部队,但比起秦赵两国的规模而言,实在是小的可怜。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即便是已经大规模成立骑军的秦赵两国,两国的骑兵部队也仅仅是初具规模,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方面是因为马俱并不完善,限制了骑军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是骑军的战术、理论、经验都不足,因此尽管骑军已经展现出了他们在战争中的巨大潜力,但仍然还无法完全取代战车的作用,各国中仍然装配了大量的战车。列国之间的战斗,仍然是以战车或步兵为主,后来那种大规模骑兵会战的情况,在目前的时空中并未出现过。

赵国的骑兵数量相比起其他国家已经非常庞大,但饶是如此,骑兵部队的数量跟步兵比起来比例仍旧不大。司马尚在镇守代郡抵抗匈奴的时候,麾下军队的建制大概是战车八百乘,精锐步兵人,弓箭手一万,骑军仅仅只有3000骑,骑军部队在赵国军队中的占比小的可怜。

此刻赵国军队驻守的长平,共计云集了45万大军,算上先前损失的一部分,赵国在长平的兵力仍然有恐怖的40万,40万赵军大概拥有两千乘战车,但骑兵仅仅只有一万三千骑,不过赵军中的马匹还是很多的,目前赵军中所拥有的战马达到了惊人的十万匹,因为战马除了要给骑兵部队使用外,战车也是需要战马来牵引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战马要配给步兵使用,有时候步兵也是需要骑马赶到战场,然后下马作战,华阳之战时白起就曾经用这种战术一日急行军百里,出其不意地赶到战场,一战歼灭魏赵联军,那一仗也成为白起指挥生涯中的巅峰。

自从打算了要单独成立一支新的骑兵部队后,田秀就和廉颇进行了分工,以后营中的日常训练工作都由廉颇主持,田秀则全身心的负责训练赵国这支新骑军。

田秀叫来了刘三刀,他让刘三刀把墨者的弟子和营中所有工匠集合起来,向他们询问打造一千副配套的新式马俱需要多久,最终得到一个数字,一个月,刘三刀保证一个月内将一千副新式马俱打造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