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生:从劳改犯到千亿富翁 > 第89章 不让任何一名职工失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9章 不让任何一名职工失业

“刚才听了你提出的问题和最终分析,给我的感觉是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关键问题把握精准,非常有见地。”

“怎么样小东,有没有信心来挑战这个难题。”

“只要敢于你勇挑重担,我、张主任还有刘书记,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其实后盾不用那么多,有你李省一个就够了;

补偿也不用那么多,北京一套四合院也够了。

陈东深吸一口气,英俊的脸上显露出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表情:

“谢谢李省的器重和厚爱。”

“其实我也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完成这个挑战。”

“但是,我也有点优势,那就是我还年轻,有试错的成本。”

“我现在能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一个是得益于时代的东风,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青州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这点我拎得清。所以,面对数百制药厂职工的殷殷期盼,面对各位领导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我义不容辞。”

“因为医疗器械公司急需用地,所以我将会尽全力,在一个月之内推动制药厂完成改制。”

说到这里,陈东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李省、诸位领导,在这里我表个态。只要我陈东兜子里还有一分钱,就绝对不会让制药厂任何一名在职职工--失业,全力保证改制工作平稳落地。”

“好!”

李省说着轻轻拍起手来,旁边的刘书记等人也跟着鼓掌。

“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勇气和魄力。”

“小东,后续的具体事宜,你跟冯主任、吴厂谈,刘书记这在这里,只要是不影响稳定大局的、不破坏原则性问题的,全力给予支持。”

“有什么还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也可以来直接找我。”

有了李省这番话,陈东心中大定。

其实一个小厂的破产改制,怎么可能去麻烦市委书记,只不过是这件事牵扯到外资企业,又是青州第一起破产改制,李省不得不重视。

离开省委大院,张主任直接驱车跟着来到了区委。

三人刚在办公室坐下,张主任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小东,你可真莽啊!啥情况都不了解呢,直接就把事揽下来,你知道这事如果处理不好,影响就大了,职工可能会闹事啊。”

没等陈东说话,刘书记在旁边笑道:“老张,这点咱俩观点真不同,相处也有一段时间了,你觉得小东那件事干的莽了?”

张主任摇头:“刘书记,这里面的道道你了解的少,我知道的多点。那些退休职工才是大头,里面有几个老干部,能量很大。他们虽然不在职了,但在职工心目中很有地位,一呼百应,而且上能通天。”

“砸工人铁饭碗这个工作,搞不好,会出大事。”

陈东给两位递了根香烟:“两位领导,其实也没那么复杂。我的原则是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

“在职工中有威望的老干部,那一定是好干部,我们不但不能对抗打击,还要把他们返聘回来,而且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我这里是私企嘛,只要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用。”

“资金方面呢?上千万的盘子,别说你现在还能拿出来。”

张主任斜眼问道。

陈东拍了拍沙发:“张主任,再傻我也不可能全盘接下来。余下的外债部分,我准备推行债转股……”

“什么叫债转股?”

张主任和刘书记同时问道。

陈东笑了笑:“比如制药厂欠银行200万,我就度让给银行200万的股份,赚钱了给他们分红。等以后盈利了,我再把股份买回来?”

“那银行又不傻,能同意吗?”

刘书记撇嘴鄙视道。

陈东嘿嘿一笑:“银行同意否,您二位领导说了算吧,实在不行,就让李省说话,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啊?”

啪!

张主任一拍大腿,指着陈东道:“我算看明白了,你就是狐假虎威,扯虎皮拉大旗,前面是瑞士的老外,现在是李省。”

“到现在为止,不管DS总代、医疗器械公司,还是这个制药厂,你始终都是在打银行的主意,你小子恐怕到现在一分钱还没出呢吧。”

陈东挠了挠下巴:“花了也得十几万了吧,不少了。”

“这个人大大的坏,刘书记,咱们得好好宰他一顿。”

刘书记摇摇头:“宰一顿怎么行,要宰到下个世纪中叶。”

…………

当天回到办公室,陈东仅用了半个小时就策划好了自己的初步方案。

前世他们团队参与的混改企业,有一万四千职工,而这个制药厂连它零头的零头都不到。

第一步:以不超过一万元的价格,拿下‘青州市南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包括210亩土地,“开原省南山制药厂”让他们自己注销。

第二步:把其中110亩出租或者占股给DS医疗器械,应该差不多够用。剩下100亩,继续以‘南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名义生产中成药。(能生产中成药绝对是有药方的,以前能火,说明药是没问题的,现在可能是用了假药材以及体制问题。而且制药准入也是很麻烦的,不能轻易丢)

第三步:如果能搞到北京四合院,则抵押给银行贷款,北戴河疗养小楼卖掉,全部当做周转资金。

第四步:解决部分工人的工资问题,鼓励职工用欠发工资购买企业股份;返聘老干部管理制药厂。

第五步:债转股,所欠债务尽量用股份解决,借用瑞士DS名义和大领导的力量强制推行。

第六步:工人转岗,少部分到DS总代,一部分分流到医疗器械厂,剩余的继续生产中成药。

第七:其他问题,在各项谈判中,有底线、有妥协,尽量争取税收和债务减免,但不去伤害职工利益。他们的月工资才二三百块钱,这点钱甚至要养一家人,欺负弱者,重生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