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汉阙三国梦 > 第150章 西出潼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如是,于植何益?”曹植这回懂了,但还是不明白这跟自己有啥关系。

“昔日袁术篡逆,众叛亲离,将往河北投奔其兄袁绍。丞相欲派兵拦截,左将军刘备便借此领军逃出许都。此金蝉脱壳之计也。公子今日坐困于邺城,何不趁此良机,向丞相请命去往前线效力。平定西凉军后,则可顺势请驻于长安,似此方可脱离长公子控制。”

曹植这才恍然大悟,微微点头,再去看杨修的意思。杨修拱手道:“公子,元直所言正中要害。与其在邺城空耗,不如远离险地。一则丕公子鞭长莫及,二则公子亦可缓缓扶植自己的势力,即或未来丕公子继位,公子也有与之一搏的本钱。”

两大智囊都这么说,曹植也就不再犹豫。

“好!我这就给父亲上书,奏请前往潼关防备西凉军造反。”

曹植说干就干,当堂便提笔作书。他满腹经纶,写个请调的公文简直不要太简单。当下文不加点、一笔而就。写好后将公文收入怀中,辞别了杨修、徐庶,急匆匆去往相府求见曹操。

曹操正在谋划战局,听说曹植来了,不明就里,命人带他来见。

“儿子拜见父相。”

“嗯,免礼。子建,忽然来找为父,有何急事啊?”

曹植这才从怀中取出刚刚写好的请战书,双手捧着举过头顶,朗声回答:“闻父相向潼关调兵,孩儿恐马超惊惧而反。故恳请父相下令,让儿去潼关驻守,以防西凉军造乱、威胁京畿。”

“哦?子建,此何人为汝所谋?”曹操没想到这孩子一向读书很好,军事嗅觉居然也这么敏锐,故而有此一问。

“吾闻父相使钟繇、夏侯渊合兵西进,又使子孝叔父前往潼关镇守,故如此猜测。植一向养在都城,不曾为国事尽力。今有战事,还请父相勿吝差遣,给孩儿一个尽忠尽孝的机会。”

“哦?吾儿长进多矣,有此言,父心甚慰。然军旅之事非同儿戏,汝从未带兵,倘贼兵突至,何以迎之?”曹操心里高兴,但脑子却十分清醒。

“有子孝叔父坐镇,儿听令而动即可。但能身临阵仗,与敌刀枪相对,知父相一城一地创业不易,即受用终生。至于破阵立功之事,儿实不敢妄想。”

“哈哈哈哈!好!一向只知子文豪气,不想子建亦不逊色。真男儿也!也罢,三日后子廉统援军去潼关,汝便随军同行。须铭记,在家为父子,在国为主臣。到了军中,一切听二位叔父安排,不可恃尊而骄。若违了军令,为父也救你不得。”

“诺。谢父相准允。儿还恳请父相派一人同去,必有助于军事。”

“何人?你且说来。”

“徐庶徐元直。前次虎豹骑军演,元直领军之才可见一斑,若得此人出谋划策,必使西凉军无葬身之地。”

“元直。”曹丞相闻言慢捻胡须,把徐庶的名字重复了一遍,皱着眉头思索这事,既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方才汝之言论,皆徐庶所教?”曹操的面色沉了下来,语气已不似先前那么愉快。

曹植闻声暗叫不好,赶紧往回找补:“元直只说父亲向潼关增兵,必迫使马超来犯。求去前线却是孩儿自作主张,非他人所教。”

“嗯,如此便好。元直智计过人,又有统兵之才,却可重用。便令他与汝同去,遇事多问元直主意,不可一意孤行。”

“孩儿遵命!”

曹植欢天喜地回到府邸,把整个过程同杨修和徐庶讲了。徐庶得知这位公子还拉了自己下水,不由暗暗摇头。事已至此,他还能咋办?于是道一声回去报与老娘知道,便辞别了曹植返回家中。

徐母得知儿子刚到邺城又要去潼关,心中自是不舍。更何况还是去给曹操卖命,更是一口一个不准。

徐庶无奈,解释道:“此阿斗所布之局,使曹氏诸子离心,各据一方,南面才有机可乘。”

老夫人听了这话,惊讶得更不知如何开口:“阿斗?那娃娃?他竟有这般心思?”

徐庶捻须而笑,小声劝慰母亲:“阿斗目光如炬,曹氏虽如日中天,亦被其算定、结果难料。儿虽被迫来到此地,焉知不是天意,使吾可以暗助主公完成大业?”

徐母这才释怀,拉着徐庶的手,语重心长地交待:“倘如此,你去便是。娘这里无须担心,自己在前面多留意,切莫出甚纰漏。”

“遵命。”

三日后,徐庶拜别母亲,来到曹植府邸报到。曹植早已准备停当,专侯徐庶到来。二人见了面,立刻前往军营等待命令。

军营之中,三万甲士已列阵整齐。曹洪勒马于阵前,见曹植徐庶来报到,只说一声归队,脸上未露出任何表情。

徐庶带兵日久,当然不会见怪。曹植却有些不解,子廉叔父对自己一向客气,怎么今天像变了个人?当然,不解归不解,他也不敢多问,老老实实同徐庶走进阵中,接过兵士递过的缰绳,翻身上马。

少时,鼓角齐鸣。曹操一身甲胄,率领虎豹骑来到阵前。官兵们来了精神,各个挺胸昂头,把最具杀伤力的一面向主公展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