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 第463章 过年了,往醉里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3章 过年了,往醉里喝!

这年头,讨吃子满街串很平常,大年三十儿早上,七十岁老人,七岁小孩,还满街巷转着要钱要白面,让人看见了很反感。

秦玲看着他俩走过去,再贴到亲哥跟前小声说:“大年三十了他们还出来要饭,好歹待在家过年呀!”

周园园站在院子门口,两个讨吃子站在周园园眼前,小声说:“掌柜的好心人,给上些吧,我娃给你磕头拜年。”

小孩子跪下就给周园园磕头。

周园园往后退了两步,嘴里喊了一声:“川,玲儿!”

秦川一大步上前,护在媳妇身前,声音很大:“过年了不在家待着,还跑出来要东西?赶紧回去!”

小孩还在磕头,他不起来。

不给他们点东西他们是不会走的。

秦川又喊:“玲儿,你进去拿个花馍丸子,赶紧打发他们离开。”

这两天不开铁大门的原因也有这个,动不动进来要饭的,他们走街串巷要一碗面要一个馒头要两毛钱。

秦玲跑进去,拿了丸子馒头给他俩,嘴上劝:“赶紧回去吧。”

厨房里,赵秀梅嘀咕:“人家要的馍晒干了喂牲口,要的面卖给粮店,你以为人家真是讨吃的?”

秦川苦笑。

八十年代这个时间,小孩老人,妇人男人,时不时碰见要馒头要面,可他们有家有房。

他们坐在一起夸耀谁今天要的面多,那个巷子人好,能多要两毛钱。

秦川脸上的愉悦慢慢收敛。

十八年前,一个七十岁老人领着三岁亲孙子,在下雪天里,走一个半小时走到乡上,挨家串巷,要了半袋子白面拿回家过年。

十八年前是65年。

爷爷说,往前再推三年,川孙,你妈怀着你出去要饭,差点饿死在半路。

一对老小讨吃子,搞得秦川心情猛一下很不好。

贴好了春联放完了鞭炮,站在屋里供桌前上一炷香。

秦川身子慢慢跪下,点着一张黄纸,嘴里喊一声爸妈,两串眼泪实在忍不住。

“爸,妈,过年了,儿子给您二老磕头拜年!”

秦玲站在旁边看,眼睛红红的,周园园站在旁边看。

秦玲小声说:“嫂子,我哥想我爸妈了。”

周园园靠上去,并齐和秦川跪在一起,磕下去一个头。

嘴上说:“爸妈,过年了,对联贴好了,鞭炮也放了,儿媳妇给您二老磕头拜年,您二老保佑的好,小川有事业有儿女了,平平、安安和三宝都好,都在这儿给您二老磕头拜年。”

周园园脸上涟水涟涟,她何尝不是给自己亲爹磕头。

秦玲跪下,给爸妈磕头,泪花涟涟,抹一下眼泪吸一下鼻子说:“爸妈,你们把我哥重养了一遍,我哥现在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他的毛笔字都写的跟书法家一样了,他以前从来不会写毛笔字。”

三个人在这间屋子给爸妈上香磕头,铁大门外面进来他们的三叔三娘。

“小川,园园,玲儿,对子都贴好啦?”秦建文在院子里喊。

周琴琴赶紧上去,接过三叔三娘手里的东西,嘴上微微笑:“他们三个在屋里上香磕头呢,我没敢进去打扰。”

秦建文呵呵笑:“我还想着我能赶上贴对子之前进门,还是没赶上。”

兄妹俩出来了,秦川笑着说:“三叔三娘,刚给我爸妈上了个香,点了一张纸,你俩就进来了。”

秦建文看侄儿侄女侄媳妇,三个娃儿都掉了眼泪。

亲叔叔乐呵:“想爸妈了?你三娘说了,大过年的,你们身边要有当娘当老子的长辈坐镇,这是给你们长人气添精神,我俩就来了,保中送我俩,他直接回去了,他回去了他家才贴春联。”

秦川看大门外,夸一句:“你给我大头兄弟安排什么他干什么,从不打一个推辞。”

秦建文呀夸赞:“是啊,保中是个好娃,我说你川哥没那么多讲究,你进来吃完中午饭再回,他看你给大门上贴好了对子,不进来了,走了。”

秦川苦笑,直板板大头脑袋一个。

谁说的家门口贴上对联后,不是自家人就不能进来了?

三叔三娘是自家人,赶中午吃饭进院里了。

一桌子碟碗油潞潞满满当当。

多一半是赵秀梅跟周琴琴这两天一块做的,猪肉、羊羔肉、鸡肉主打,一条鱼是三叔酒席上剩的,留到现在过年。

平安院里的团圆饭从中午这一桌米饭菜开始,叔侄俩开白酒,妇人们喝一瓶红酒,吃着喝着,中间放一串鞭炮,一下午过去。

秦建文说大坪村这一个月的大棚蔬菜,十家人靠着这个大棚,就这个冬天,每个月收入轻松过了一万。

大坪村翻天覆地的改变,让秦支书每天恍恍惚惚。

聊村里事儿聊到下午,给孩子们发红包发压岁钱。

秦川先给宫宝川一个红包。

自己虽然是小辈,有儿女了,自己的三个儿女收姥姥的压岁钱,收三爷三奶的压岁钱,收二姨的压岁钱,红纸包起来的压岁钱在婴儿床上摆了一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