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其他 > 入编的那些事儿 > 第122章 浅析车联网技术在视频侦查中的应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浅析车联网技术在视频侦查中的应用

随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的不断完善,车联网的信息整合优势和共享优势日益凸显,现已开始应用于交通堵塞控制、交通安全控制、交通信息服务、商业运营服务等领域,具体体现在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智能监控、智能车险金融等方面。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将车联网技术应用于视频侦查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车联网在视频侦查中的具体运用

车联网系统通过车辆性能、速度、位置和路线等信息围绕车主生活构成一个巨大的交互网络,依托搜索、传感等技术收集车辆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并借助通信与大数据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可以为公安机关提供完整全面的智慧警务服务。

1.车联网智能预警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车辆都安装了嵌入式车辆网系统,车主只需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可以知道汽车的状态,而车联网智能终端就会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测和监控。一旦发生车辆被盗、被抢等突发情况,车辆网系统会自动报警,公安机关就可以快速锁定案发位置,及时调出车内车外的视频监控,迅速出警打击现行。这种新型预警模式可以很好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及时打击现阶段比较猖獗的团伙盗窃、抢劫行为,提高公安民警的出警效率,完善公安机关的防控体系,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近年来犯罪活动的流动性和组织性程度不断提高,侦查人员与犯罪分子在博弈的过程中,传统的被动式侦查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侦查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依靠大数据信息,探索应用新技术。刑事侦查工作中应用车联网技术既可以收集大量的违法犯罪信息,改变被动式侦查工作的不利局面;也可以发挥网络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主动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克服人工收集信息的固有弊端,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防控能力,

2.车联网智能追踪

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视频监控网络,每一个监控探头就是该视频网络里的一个“节点”,把若干个符合案件特征的“节点”连接起来,基本上就能还原出整个案件的发生情况。现阶段很多车辆都安装了智能的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车主提供精准导航服务的同时,也给很多犯罪分子躲避监控探头、“隐形”逃匿提供了便利。视频监控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分布很不平衡,车联网系统在给车主导航时会通过数据终端规划出视频监控较少的路线,这种特殊导航功能一旦被某些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就会使侦查工作陷入被动。2013年5月9日凌晨,在某市327国道旁一辆银灰色金杯牌面包车被盗,根据案情分析犯罪嫌疑人应当是多人驾车作案,侦查人员立即对被盗车辆轨迹进行检索,发现该车被沿途一个视频监控探头所摄后离奇失踪,单纯依赖视频监控很难破案,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定位,及时弥补视频监控网络中出现的缺口。

实践中很多犯罪团伙反侦查意识很强,驾车逃逸时会精心策划逃跑路线,许多犯罪嫌疑人为了躲避监控,往往会利用车联网系统进行智能导航,在这种情况下侦查工作也需要应用车联网技术,真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将车联网技术应用到视频侦查工作中,既能弥补视频监控网络失衡的缺陷,也能及时掌握车辆的内外动态,合理预判逃逸路线,实现精确追踪。

3.车联网智能堵截

通过车联网轨迹追踪能够还原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而通过对其轨迹的分析,既可以对其过去行为进行回查,也可以对其未来逃跑的行为进行预测,根据车辆的运行轨迹、人员活动轨迹、电子设备轨迹、GPS移动轨迹等预测下一步的行为,从而可以先发制敌,及时进行追缉堵截。由于车联网轨迹具有方向性,因此可以根据车内外信息的交互,分析判断下一个节点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从而为分析研判犯罪嫌疑人逃逸的方向和选择恰当的关口进行堵截提供科学依据。有些犯罪分子在与侦查人员博弈的过程中反侦查意识会越来越强,为逃避公安机关追捕往往会随意变换车道、带着民警兜圈,部分犯罪嫌疑人有时会失去理智做出冲动之举,比如横冲直撞、引燃汽车、与民警同归于尽等,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发挥车联网的强大功能,通过后台智能数据终端来控制嫌疑车辆的运行系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强制停车,让车联网终端对逃逸车辆发出停止运行指令,还可以使嫌疑车辆进入封闭模式,从而防止犯罪嫌疑人弃车逃跑。

在视频侦查工作中,对涉案车辆的轨迹分析直接关系到视频图像资料收集的范围,由于设置视频监控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并且大多数的视频监控并不是为了特定的案件而设,在犯罪嫌疑人驾车逃逸的过程中,外部监控探头的位置和角度已经固定,因此,要想获取涉案车辆及犯罪嫌疑人的动态信息,必须要依靠车联网终端提供最有价值的图像资料,帮助侦查人员科学研判逃逸方向和路线,并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选择最佳地点进行堵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