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华娱拯救意难平 > 第466章 激烈交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5月25日,距离第62届戛纳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还有最后3个小时。

孙羿跟刘艺菲来到酒店的宴会大厅。

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在此就餐,都知道晚上就是颁奖典礼,这个时间段提前吃点东西刚刚好,既不会饿,也不会太撑而影响外形。

水也可以尽量喝,三个小时,该出去的,也都出去了。

在餐厅,两人意外的遇见了舒琪,也是来此就餐的。

“孙导演,你的电影我非常喜欢,我觉得拍的很棒。”

“感谢舒琪小姐。”

“等回国,常联系。”

“一定,一定。”

舒琪只跟孙羿简短地聊了两句就离开了。

她走后,刘艺菲就开始用一种异样的眼神望向孙羿。

有探究,有激动。

千万别多想,不是怀疑舒琪跟孙羿有一腿,而是、

“哥哥,她什么意思,是不是,你要拿奖了?”

孙羿心中思忖了一番,作为评委,舒琪突然来这么一出,肯定不是没来由的,不过要说自己铁定拿奖,估计也不太可能。

“应该不是,她只是评委之一,有投票权,但是最终结果还得看评委会主席的,没到开奖的最后时刻,谁也不清楚。”

“啊~”

刘艺菲有些失落,紧接着又撇撇嘴说道:“那这突然来这么一下子干什么,白激动了。”

孙羿轻笑一声,摇摇头。

“也不是。”

“怎么说?”

“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她八九不离十是来卖个好,证明她在最终评选上投了我的票。”

“哦~这样啊。”

那舒琪是这么想的吗?

还真是。

从她得知自己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成员之一时,就明确得知道,自己这一票有多大的含金量。

别觉得评委都是大公无私的。

评委首先也是人。

是人就有自己的个人喜好或者需求。

最开始,她意属的电影是李按导演的《制造伍德斯托克》。

毕竟同是弯弯人,本乡本土的,李按又是曾经多次证明过自己的国际知名导演,也不存在举贤不避亲的嫌疑。

可在电影展映期间,明显发现这部电影不够出圈,也就是说,要是她执意投票的话,跟弃权没什么两样,因为9位评委中,只有她一人关注这部电影。

就在这时,孙羿的《触不可及》意外的爆火了,而且愈发不可收拾。

她立刻意识到,这也许是另一个机会。

就在昨天晚上,整个评审团最后一次闭门会议时,她没想到,被媒体跟影迷一路好评的《触不可及》,晋级之路,居然同样坎坷。

时间回到昨晚。

舒琪提名了《触不可及》,来自意大利的评委同是女演员出身的艾莎表示了赞同。

原本她以为,对手应该就是昆汀的《无耻混蛋》,可偏偏又杀出一部电影《白丝带》

评委之一,来自韩国的导演李沧冬表示了反对:

“女士们、先生们,我认为《白丝带》才是本届戛纳最完美的作品,它讲的是罪恶与痛苦,是对父权压抑的批判和对人类邪恶本性的挖掘,它将纳粹德国那一代人的童年通过镜头直白地表现出来,谢绝了宏大叙事,去讲述了一种国家性痛苦的由来。”

李沧冬导演的发言,得到了其他三位评委的赞同。

局势突然间变得匪夷所思,除了主席之外,在场的八位评委4位选择了《白丝带》、2位选择了《触不可及》,还有2位选择了《无耻混蛋》。

按理说,这个结果,应该宣布《白丝带》胜出,毕竟得到了半数评委的认可。

可来自美国的女评委,演员罗宾·莱特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我反对,这部片子就是一堆狗屎,整部电影中没有一个好人,甚至连所有的孩子都是邪恶的,它讲的是纳粹们的童年,但孩子们是无辜的,错不在他们身上,是那个狗屎的年代,和狗屎的政党。”

“我们为上一代人的错误已经道歉了,也同样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并且时刻谨记于心,可即便如此也要把我们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反复地鞭挞,现在,甚至连孩子们都不放过了吗!”

“这部电影用心险恶,就是为了所谓的政治正确,强行捏造而来的,我认为在极具包容性的戛纳电影节上选择这样的一部影片是对电影艺术的侮辱。”

话说到最后,罗宾·莱特甚至激动地拍了桌子。

可能很多人对她表示陌生,但说起一个角色,大家就会很熟悉。

《阿甘正传》中的女主角珍妮,就是由她出演的,而她本人正是一位德裔。

李沧冬被说的哑口无言。

还真被说对了,他选择这部电影,就是因为政治正确。

在戛纳,政治反思和社会批判类影片获奖的概率非常高,从前是这样,现在还是。

不信?

看看新世纪以来的获奖影片吧,几乎2/3都是这样的电影:

2002年的《钢琴家》讲纳粹、2003年的《大象》讲校园暴力、2004年的《华氏911》讲伊战、2006年的《风吹麦浪》讲爱尔兰独立战争、2007年的《四月三周两天》讲堕胎、2008年的《课堂风云》讲移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