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世宗福临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铎入南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铎入南京

第142章 多铎入南京

十月二十三日下午,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等人抵达南京城下,开始分批次在江南登陆。南京城内的百姓惊慌不已,纷纷涌向城东的上方门麒麟门一线,想出城躲避战火。

南京有宫城,皇城,京师城和外郭城。上方门和麒麟门都是外郭城的城门,当百姓逃至此处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

一些守城士卒见有百姓想冲击城门,下意识的想进行阻拦。结果刀还没抽出来,就被无数惊慌失措的百姓踩在了脚下。其余士卒哪里还敢螳臂当车,只能随大流,混在人群里准备一起出城。

无数百姓将城门洞堵的水泄不通,进退不得。

按照筑城惯例,在一场城池攻防战中,守城方为了能够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城门通常向内开。

城门向外开的话,如果遭遇围城,一旦攻城方用沙土堵住城门,守城方再想出城就会变得非常困难。而门向内开,攻城方无法堵门,只能采用攻城锤撞门,这个时候守城方就可以用沙土堵门。

当守城方需要出城的时候,派人将沙土搬去,就能轻而易举打开城门,然后出城与敌军作战。

可当百姓挤在门口想要出城的时候,门向内开的设计就成了极大的阻碍。最前排的百姓想要开门就必须向后拉,但是后面源源不断的百姓一直在往前挤。

刚开出一条缝的城门,又被挤的关闭。“后面的先别挤了,让我们把门打开啊!”

“别挤了,还想不想出城了?”

稍靠后的百姓听到前面人的话,想停住脚步不再向前,更后面的人却一直在挤。还好现在是初冬,天气不是很热,挤挤也不会中暑。就这样,一群人再门口挤了半个多时辰,最前排的人才将城门打开。

后面的人见城门已开,又开始用力的向前挤。没有了门的阻挡,前排的百姓很快就被人群推到在地,随后无数双脚在他们的身子上踩过。

大规模的踩踏事件,在各处城门都有发生。当天晚上,至少有二十多万百姓逃出城。

第二天一大早,官员想去拜见皇帝,结果才知道皇帝已经在昨晚上,带着一众后妃和马士英等人跑了。

未逃出城的官绅军民听闻皇帝和首辅大学士已经逃走,立刻乱成一团。一些百姓涌入牢狱之中,将那个自称“崇祯太子”朱慈烺的少年请出,护送其至武英殿内登基,改年号为崇祯,是为崇祯十八年。

南京城的内城并不是规则的方形,而是依山脉和水系的走向而建,呈不规则的形状。秦淮河就相当于内城的护城河,当南京城的军民无心守城,攻城方拥有大量船只的时候,轻而易举的便突破到了皇城之外。

下午时分,船只载着精兵马匹出现洪武门外,这几十骑便是吴三桂派出的前锋精锐。

明朝永乐以后的两京制度,在南京掌握实权的三个人是南京兵部尚书、守备南京勋臣、镇守南京太监。其他勋臣和六部、都察院大臣不过虚有其名。魏国公虽然是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后代,只是在各种典礼时排班居首,摆摆样子罢了。

如今皇帝不在,兵部尚书也不在,城内的话事人就属守备南京勋臣赵之龙和镇守南京太监韩赞周。

皇帝敢抛下诸臣逃跑,诸臣就敢一起投降。守备南京勋臣忻城伯赵之龙一说投降,诸多勋戚大臣连忙附和。这些人就看得通透,和小命比起来,田分了就分了吧。

当吴三桂得前锋精锐抵达洪武门下时,忻城伯赵之龙、保国公朱国弼赍降表由城墙上缒下,往大营接洽投降事宜。

这等大事,耿仲明尚可喜等汉臣哪敢做决定,只得将两人暂且扣住,等待多铎的到来。

二十五日,多铎领八旗抵达南京城外。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带着赵子龙两人前往多铎大营。

多铎收下降表,看着赵之龙:“伪帝就这么跑了,知道去哪了吗?”

“昨晚出逃的,去向吾等不知。”

区区一个弘光皇帝,多铎也懒得再多费口舌,跑了就跑了吧。“你们愿意归降大清,本王很满意。不过如今已改朝换代,前朝的优待,大清不可能延续。”

赵之龙点了点头,在做投降决定的时候,他就料到了这点。

如今的南京官员没有资格和多铎谈条件,相反多铎可以向他们提条件。答应就给投降,不答应就等着做俘虏吧。

“大清施行均田和士绅一体纳粮之策,本王不管你们名下有多少田地,丁男留五十亩,丁女留二十五亩,其余田地都需要交出来。秋收后,无论是否有功名在身,都需向朝廷缴纳四成的田税和丁税。”

“你们的家私大清不会动,但是豢养的奴仆都需要释放。”

要求官绅释奴,并不是多铎有好心,而是他觉得这些人不配豢养奴仆。既然不配,自然需要将家中的奴仆放掉。

“本王的条件就这么多,伱们能够做到,明日开城门归降,做不到的话,本王正好试试南京城的城墙有多难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