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章也是比较多的科普,大家不要订阅啦!作者接受批评,以后注意哈。

话一出口,张晓瑛忍不住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

她实在是受金庸大师的《射雕英雄传》影响太深了,那是她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

没有大理国,那上哪找给蓉儿治病的一灯大师啊?找不到一灯大师,蓉儿没了,靖哥哥可怎么办?

她不自在地看了一眼卫靖——

好吧,坐自己旁边的这位也是靖哥哥。

关键是人家大理国也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都城就是现代的大理,那也是张晓瑛最喜欢的城市之一,而且大理国的疆域一度包括现代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卫靖和萧元锦都惊讶地看着她。

“南诏国又叫大理国吗?”萧元锦好奇地问道。

“是吗?”张晓瑛转头去问卫靖。

卫靖已经反应过来了,定是那魔镜中南诏国成了大理国,张小娘子问自己是在掩饰她方才不小心问出来的话。

“许是南诏国边上有旁的国家叫大理国,我可去信问问我二哥。”

卫靖说道。

“如今是你二哥在那边驻防吗?”张晓瑛问。

“正是。”卫靖答道。

那就难怪卫靖关心这个问题了,疟疾曾经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但是云贵两广台湾海南一带流行的大多数都是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虐。

而“障疠”也是特指恶性疟,历史上的云南,更是集中了人们对“障疠”的恐怖想象,在没有有效药物的时代,疟疾对云南的伤害之深,可以从近代两次大的事件中得以管窥。

1904年滇越铁路云南段修筑期间,在红河州南部的南溪河谷,由于疟疾肆虐,第一年便夺走了近5000名劳工的生命,而十几年后普洱茶重镇思茅(现普洱)在民国前期的衰落,更是清晰地展现了恶性疟的恐怖程度。

思茅坝区,就是现代的普洱市思茅区,属于普洱市的城区部分。

历史上,思茅坝区享有“金腾冲、银思茅”的盛誉,因商业发达,这里曾是滇南的贸易中心,普洱道尹府也曾驻节于此,1919年之前的最盛时期,城区拥有22条街道之多。

从雍正七年(1729年)到同治二年(1863年)的100多年间,因普洱茶贸易的兴起,思茅迎来了史上第一次大繁荣时期,当时的思茅坝子常住人口近10万。

城内有茶号20余家、银铺40多家,赶着上百匹马的藏人马队每年都会数次浩浩荡荡出现在城里,结伴前来购买茶叶。

到了光绪年间,持续的繁荣之下,思茅城被辟为商埠,甚至引来了外国人。

这里设有法租界,思茅海关的关长由英国、法国、丹麦、日本、俄国和比利时等国派人轮流担任,当时的思茅海关直属北京的海关总署。

繁盛时期,思茅坝区商贾云集,思茅人以几句简要的描述记录着当时的繁华场面:“街上每天要宰五条牛、五十口猪”,“做生意要在人头上递钱”。

而从1919年开始,思茅遭遇了昏暗的疟疾大流行时期。

疟疾流行初期,“每户可免死,但不免病;继而每户可免死绝,但不免有死亡”,疫情后来越发凶猛,全家、全寨,整条街死绝的惨相都有发生。

据《思茅县志》记载,当时的政府官员赵仁山调查,高家寨、唐家寨共200多户人家,死得只剩下高小生一个人,民国30年(1941年)夏秋时节,田中稻谷成熟无人收割,只得由驻军代收;军民染疾而死者不在少数,死后无人掩埋,尸体随意丢弃,街坊门联全是白字。

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思茅城区街巷荒芜,郊区80多个村子中,有70多个渺无人烟,成了当时世界闻名的超高度疟疾区。

疫病流行,人口剧减,遍地荒草,虎狼出没。

疟疾高发时期,思茅成了人人恐惧的地方,至1950年该城解放时,思茅全城人口不到千人,且多瘦弱,面带病容。

而当年军队于1950年春入滇,有的部队疟疾发病率高达百分之百,整个班、排全都病倒,官兵中出现了恐疟的情绪,疟疾成为当时完成各项任务的主要阻碍。

云南与疟疾有关的历史记忆,在流传的民谣中便可看出,比如,“谷子黄,病上床,闷头摆子似虎狼”,“要到耿马走,先把棺材买到手;要到思茅坝,先把老婆嫁”,等等。

在卫靖短短的一句话里,张晓瑛也能听出来,在如今的大乾,云贵一带的恶性疟造成的伤亡也极其惨烈。

“这治疟疠的药倒也是有的,就是取用麻烦,拿黄花蒿的叶子绞汁生饮,但疗效也不是很好,须提纯出青蒿制成的药物才会有好的疗效。”

张晓瑛答道,她回想起自己了解到的思茅曾经的惨状,心情也十分沉重。

目前来看,疟疾影响的是卫靖和他二哥所领的大乾军队,但是长远来看,必定会影响到哥哥实现他的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